智慧醫療組成部分:智慧醫療由三部分組成,分別為智慧醫院系統、區域衛生系統、以及家庭健康系統。
1.智慧醫院系統,由數字醫院和提升應用兩部分組成。
數字醫院包括醫院信息系統(即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,HIS)、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(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,LIS)、醫學影像信息的存儲和傳輸系統(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,PACS)以及醫生工作站四個部分。實現病人診療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、存儲、處理、提取及數據交換。
醫生工作站的核心工作是采集、存儲、傳輸、處理和利用病人健康狀況和醫療信息。醫生工作站包括門診和住院診療的接診,檢查,診斷,**,**和醫療醫囑、病程記錄、會診、轉科、手術、出院、病案生成等全部醫療過程的工作平臺。
提升應用包括遠程圖像傳輸、大量數據計算處理等技術在數字醫院建設過程的應用,實現醫療服務水平的提升。比如:
遠程探視,避免探訪者與病患的直接接觸,杜絕疾病蔓延,縮短恢復進程;
遠程會診,支持優勢醫療資源共享和跨地域優化配置;
自動報警,對病患的生命體征數據進行監控,降低重癥護理成本;
臨床決策系統,協助醫生分析詳盡的病歷,為制定準確有效的**方案提供基礎;
智慧**,分析患者過敏和用藥史,反映藥品產地批次等信息,有效記錄和分析**變更等信息,為慢性病**和保健提供參考。
2.區域衛生系統,由區域衛生平臺和公共衛生系統兩部分組成。
區域衛生平臺包括收集、處理、傳輸社區、醫院、醫療科研機構、衛生監管部門記錄的所有信息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;包括旨在運用科學和計算機技術,幫助醫療單位以及其它有關組織開展疾病危險度的評價,制定以個人為基礎的危險因素干預計劃,減少醫療費用支出,以及制定預防和控制疾病的發生和發展的電子健康檔案(Electronic Health Record,EHR)。比如:
社區醫療服務系統,提供一般疾病的基本**,慢性病的社區護理,大病向上轉診,接收恢復轉診的服務;
科研機構管理系統,對醫學院、藥品研究所、中醫研究院等醫療衛生科院機構的病理研究、藥品與設備開發、臨床試驗等信息進行綜合管理。
公共衛生系統由衛生監督管理系統和疫情發布控制系統組成。
3.家庭健康系統。
家庭健康系統是更貼近市民的健康保障,包括針對行動不便無法送往醫院進行救治病患的視訊醫療,對慢性病以及老幼病患遠程的照護,對智障、殘疾、傳染病等特殊人群的健康監測,還包括自動提示用藥時間、服用禁忌、剩余藥量等的智能服藥系統。
從技術角度分析,智慧醫療的概念框架(見智慧醫療方案架構圖)包括基礎環境、基礎數據庫群、軟件基礎平臺及數據交換平臺、綜合運用及其服務體系、保障體系五個方面。
基礎環境:通過建設公共衛生專網,實現與政府信息網的互聯互通;建設衛生數據中心,為衛生基礎數據和各種應用系統提供安全保障。
基礎數據庫:包括藥品目錄數據庫、居民健康檔案數據庫、PACS影像數據庫、LIS檢驗數據庫、醫療人員數據庫、醫療設備等衛生領域的六大基礎數據庫。
軟件基礎平臺及數據交換平臺:提供三個層面的服務:
基礎架構服務,提供虛擬優化服務器、存儲服務器及網路資源;
平臺服務,提供優化的中間件,包括應用服務器、數據庫服務器、門戶服務器等;
軟件服務,包括應用、流程和信息服務。
綜合應用及其服務體系:包括智慧醫院系統、區域衛生平臺和家庭健康系統三大類綜合應用。
保障體系:包括安全保障體系、標準規范體系和管理保障體系三個方面。從技術安全,運行安全和管理安全三方面構建安全防范體系,確實保護基礎平臺及各個應用系統的可用性、機密性、完整性、抗抵賴性、可審計性和可控性。